-

《生态环境学报》论文格式要求及常见退稿原因分析

2025-10-20

期刊简介与定位

《生态环境学报》作为国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是CSCD核心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原创研究论文及重大前沿问题的综述文章。根据期刊官网信息,其收录范围涵盖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全球变化等方向,年均发文量约397篇,复合影响因子2.667,综合影响因子2.002,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2025年最新格式规范详解

文章结构与篇幅限制

研究论文需包含中英文摘要(中文450-480字,英文1000-1050词)、关键词(5-8个)、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及参考文献等模块。篇幅严格控制在8个页码内(约1.8万字),超出部分按500元/页码加收费用。综述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字数可放宽至10页,但需体现理论建树。

图表规范要点

  • 插图:需提供矢量图(如AI、EPS格式),图题需中英双语并注明单位,半栏图宽度<75mm,通栏图120-150mm。

  • 表格:采用三线表,取消竖线和斜线,表头需中英文对照。图表内容不得重复,且需在文中对应位置明确标注(如"见图1")。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严格执行GB/T 7714-2015标准,期刊文章示例:
作者, 出版年. 题名[J]. 刊名, 卷(期):页码.
例:张明, 2023.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估[J]. 生态环境学报, 32(5): 987-995.
注意:3人以上作者需省略为"等",外文期刊名需写全称,不可缩写。

投稿系统操作要求

仅接受官网在线投稿(http://www.jeesci.com),需上传带行号的Word文档。投稿后不得更改作者排序及单位,修改稿需在15天内返回,逾期视为自动撤稿。

五大退稿原因深度解析

创新性不足(占比38%)

期刊明确要求研究需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或新理论。典型退稿案例包括:

  • 重复已有研究仅扩展地理区域(如某流域水质监测仅增加采样点)

  • 方法论陈旧(如仍使用传统培养法分析微生物群落,未结合高通量测序)
    规避建议:在引言中明确指出研究填补的"文献缺口",可通过对比近5年顶级期刊论文凸显创新性。

研究设计缺陷(占比27%)

外审专家重点关注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 样本量不足:某土壤修复研究仅设3次重复,统计效力不足

  • 区域代表性缺失:行政区域研究未达到地级市尺度(违反期刊"研究区域需具有代表性"要求)

  • 数据可靠性问题:出现"选择性呈现数据"(如仅展示显著差异结果)
    改进方案:采用多梯度实验设计,提供原始数据可用性声明,引用《生态环境学报》近期发表的类似研究作为方法学参考。

格式不规范(占比15%)

编辑部初审严格筛查格式合规性,常见问题:

  • 摘要未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 关键词少于5个或使用非规范术语(需参考《环境科学大辞典》)

  • 参考文献著录不完整(如漏写DOI号或页码范围)
    实用工具:建议使用期刊官网提供的格式模板(http://www.jeesci.com/CN/news/news2.shtml),配合EndNote的GB/T 7714-2015样式检查引用格式。

与期刊定位不符(占比12%)

期刊优先发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成果(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且研究需具有明确应用价值。被退稿的"偏离定位"案例包括:

  • 纯理论推导(无实验验证)

  • 室内模拟实验未结合实际环境条件

  • 行政区域研究小于地级市尺度
    选题建议:参考期刊近3年"研究论文"栏目,重点关注"生态修复""碳中和""环境政策"等热点方向。

学术不端行为(占比8%)

期刊采用CrossCheck查重系统,重复率超过15%直接退稿。2024年通报的学术不端案例包括:

  • 一稿多投(同时投递《环境科学学报》)

  • 数据造假(篡改重金属检测图谱)

  • 不当署名(将未参与研究人员列为作者)
    警示:编辑部对学术不端实行"一票否决",并通报作者单位。

achievement-3387293_1920.jpg

投稿成功率提升策略

投稿前自查清单

  1. 创新性评估:用Web of Science检索关键词,确认近3年无雷同研究

  2. 格式校验:对照最新一期期刊排版调整字体(正文五号,图表六号)

  3. 基金标注:首页脚注需完整注明项目类别、名称及编号(限3项以内)

  4. 数据开放:准备补充材料说明数据获取方式,建议上传至ScienceDB数据库

审稿意见应对技巧

  • 大修情况:逐条回应专家意见,修改说明需超过500字,重要修改处标注页码

  • 拒稿申诉:若对退稿理由存疑,可提供3篇以上支持性文献申诉,但成功率低于10%

  • 改投建议:创新性不足稿件可转投《环境科学与技术》,方法学类研究适合《应用生态学报》

典型案例与编辑部建议

某高校团队关于"湿地碳汇功能"的研究,因未说明与已有模型的差异被拒稿,修改后补充对比实验(新增3个对照组)并引用期刊2023年第6期的类似研究,二次投稿后录用。编辑部特别提示:参考文献中需包含至少2篇《生态环境学报》已发表论文,以体现对期刊的关注。

总结与展望

《生态环境学报》作为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其严格的审稿流程和规范要求既是对学术质量的保障,也为作者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指引。建议投稿前通过期刊官网"已发表论文"栏目(http://www.jeesci.com/CN/volumn/current.shtml)深入分析目标栏目的发文特点,结合本文所述格式规范与退稿原因,切实提升稿件竞争力。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期刊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环境政策评估"等方向的稿件将优先审理,相关领域研究者可重点关注。